您正在访问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平台:88.118.91001 前往国家顶级节点服务平台查询

18643443977

首页 > 新闻头条 > 祛湿健脾过“苦夏”,中医推荐3个调理法

祛湿健脾过“苦夏”,中医推荐3个调理法

2025-07-18 00:00    来源:生命时报  点击量:27  评论(0人参与)
 

随着气温渐高、湿气渐重,很多人开始出现食欲减退、困倦乏力、胸闷懒言、夜寐不宁的症状,民间俗称“苦夏”,中医称其为“疰(zhù)夏”“夏瘟”“暑病”。



在传统医学理论中,暑月之病,多从湿起。夏季阳气旺盛,暑为其主令,南方地区更是多雨潮湿,湿与热相搏,郁蒸于天地之间,遂为“暑湿”之邪。暑为阳邪,其性炎热而上升,耗气伤津;湿为阴邪,其性黏滞重浊,困遏中焦;暑湿合邪,最易犯人脾胃。中医认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又主升清,喜燥恶湿。湿邪一旦困脾,则脾失健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人便可出现食少、腹胀、乏力、神疲、便溏等,若再兼暑热耗气伤津,就会口干多汗、心烦失眠。现代生活节奏紧张,人们饮食、作息常常失调,更使“苦夏”层出不穷,久而复发,形成“逢夏必苦”之势。
尽管暑月难熬,但中医认为,苦夏之发,体质不同,症状亦不同。脾虚湿盛者,尤易受暑湿之侵;气虚者更易乏力多汗、精神萎靡;阴虚体质之人,每值酷热便心烦失眠、口干舌燥;心火炽盛者,则多见小便短赤、口舌生疮、尿黄、面赤耳鸣等。因此,“苦夏”患者应先辨清体质,再对症施治,方能安度盛夏,症状较轻者可尝试通过以下方法调理。
清淡饮食,健脾解暑。夏日饮食宜多摄入健脾祛湿之品,如薏仁、扁豆、冬瓜、茯苓、山药等,既可助脾运化,又能利湿除困。适量食用绿豆汤、荷叶粥、莲子羹,有清热解暑之效,但阳虚体质者不宜寒凉太过。忌食肥腻厚味、辛辣煎炸之品,慎食冷饮冰品,以免助湿伤阳,加重脾胃之困。
规律作息,调畅情志。夏日昼长夜短,应顺应自然,晚睡早起,午间适当小憩。《黄帝内经》云,“夏三月,此谓蕃秀……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劳累与情绪波动,是顺应夏令、涵养心神的关键。
适当运动,祛湿通阳。暑热难耐,人们活动量随之减少,但不宜久坐,可于清晨或傍晚气温稍低时适度运动,既活动筋骨、畅达气血,又有助于阳气升发、湿气外泄。运动后切忌立刻吹空调、饮冷水,以防毛孔开泄之际外邪趁虚而入。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猜你喜欢

相关评论

好评
0% 0
中评
0% 0
差评
0% 0
       匿名发表     (内容限5至200字)     当前已经输入 0
  • 暂无评论

资讯排行

热搜新闻词

产品快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有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吉林省李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备案号:吉ICP备2023003468号-1